查看原文
其他

面对不确定的未来, 哪条路极有可能成功?

2017-08-23 阿褚 菁kids


 


最近一段时间,一部美国纪录片刷爆了教育界朋友圈,片名叫《Most Likely to Succeed》。这部纪录片拍摄了美国的一所特许公立学校(charter school)——“High Tech High”的日常教学生活。过去十几年,这家学校一直致力于探索新的教育方式。发展至今,这所2000年9月初建时只能容纳450名学生的小型学校,已成为拥有5300名学生的13所连锁学校,涵盖幼儿园至12年级(K-12)的综合性学校。其间发生的真实故事和这些勇于探索的教育者们令人印象深刻。这也引发了观者的思考,什么样的教育才是能够应对未来的教育?



文|阿褚 


我们可能要从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开始:未来会是什么样子?


通常遇到这样的问题,我们要么以一连串的预测性数字作答,要么就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:“谁也不知道,还是放轻松,别想太多。”然而,当看到ALPHA GO轻轻松松怼遍人类象棋大师之后,对未来放轻松就成了一件挺难的事。无论是网上,还是朋友间谈论的话题里,到处都弥漫着确凿的“流言”——在未来10-20年内,机器人即将取代大多数人类的工作。

影片《Most Likely to Succeed》的主创收集的数据显示,在过去20年间,人们的平均工资一直在下降,而整个经济的发展曲线却恰恰相反,是呈上升态势的。这意味着普通人凭借无差别劳动赚取财富的通路变窄了。过去几十年间,人们的工作逐渐被机器取代,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。而现在,由于人工智能进入到了一个爆发性成长的阶段,这个趋势正在加速上涨。由于机器智能化,大的商业组织为个体提供的初级岗位正在变少,刚毕业就失业已经不再新鲜。

有些事情正在发生,我们可见其端倪,我们可以嗅到那些令人兴奋却也会惶恐的味道,那就是变化的味道。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?我们唯一能够确定的答案就是,未来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!

那么,你是会跑在变化的前面去拥抱未来呢?还是站在原地摔倒或被时代甩在后面?更有可能的是,你拼了命地跑,但是却跑错了方向?更重要的是,我们的孩子,才是会与10年后的未来撞个满怀的人。


面对不确定的未来,哪条才是极有可能成功的路?


我们这一代,预见幸福的未来相对简单。我们的父母期盼着孩子走进学校,记住所有应该记住的知识,通过所有需要考核的考试。然后,孩子们大多会顺其自然地考入一家“平凡”的大学,毕业后找到一份“平凡”的工作,遇到一个“平凡”的伴侣结婚,然后生下“平凡”的小孩,这个小孩再重复父母整个“平凡”的人生循环。

但是在未来,事情不会再以这样的方式运作了,再没有保证通向“完美平均”的道路了。对于未来一代的孩子而言,更现实的情况是,他们有可能在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,除非他们的能力是机器无法取代的。

到底什么样的能力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呢?斩获“雨果奖”的郝景芳曾总结过五种“AI无我有”的能力:探索和创造精神、感受美的能力、综合理解的能力、自我主动性、情感与交流的能力。然而,今天依然盛行的传统教育方式却令人有些忧心,孩子们可以藉此获得这些在未来有望超越AI的能力吗?

在排序表上与彼此竞争的孩子们并没意识到,他们在走入社会后,遇到的最强劲的竞争者可能是机器。在经济层面上,人类社会已经走过了数个革命性变迁,今天的社会经济状况,哪怕30年前相比,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但我们的教育模式依然是以灌输为主的知识记忆,这从本质上与100年前的教学方法并无差异。

孩子们被教授着去记住知识,遵循同一个标准,学习的目标仍然是取得高分数……如果这些是衡量学习效率的标准,机器显然可以比人类做得更好。那这样的学习和苦修对人类到底有什么意义呢?通过这样的学习长大的小孩,我们又凭什么期望他们能竞争过机器?这些孩子被教导成了只会遵循指令的机器,但却是未升级版的。

我们正在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。毋庸置疑,人类在经济和科技发展上正在步入一个新的巅峰。作为父母,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,如何避免让孩子长成无用之才。未来对无用的定义,也许就是今天的“平凡”。

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快速且巨大的教育改革,我们需要的教育,是能够帮助人类找到真正的自己的教育,它能帮助人们找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,并珍惜这些不同;我们需要的教育,是以拓展和开发软实力为目标,而非提高应试技能的教育;我们需要的教育,是帮学生找到他们真正想要的,而不是他们的老师、经理或父母想要的教育。当大环境处于快速变革的时候,我们的孩子承担不起太长时间的等待,教育的创新和行动是当务之急。

在High Tech High,学校管理层给了老师们极大的学术自由,所以老师们不必照本宣科地讲课,学生们也不需要一字不差地背诵知识点。课堂以项目制体验式学习进行,师生互动是大量的讨论和动手实施。整部纪录片记录了以学生小组为主体,以项目为单位的跨学科研讨和行动,最后,所有小组的项目成果都以某种形式展示给全校师生和家长。

目前,项目制学习和体验式教育的创新教育模式,在很多追求教育革新的学校中方兴未艾。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验,High Tech High显然走得更深更远。它敢于完全打破传统的按学科分类的教学模式,彻头彻尾地采用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(Project-based Learning),让学生们通过完成一个个工程或项目获得相应的实用知识和技能。学校自由的研讨氛围令人心动,学生们享有完全自制的权利,而这里的孩子们也表现出更加专注与负责的气质,显露出更强烈的学习幸福感。

事实上,这样以老师为基础,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,与传统的以课本为基础和中心的教学方式相比,前者是有很大的风险的。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地依赖于老师的个人能力和积极性。但是,如果你相信热情是打开一切的钥匙,这个大胆的想法也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,能大大激发老师和同学的热情。

在High Tech High,教育的目标在于构建学生的软实力,比如自信心、批判性思维、创造性思维、团队合作的能力、好奇心、反馈能力以及对批评的应对能力……在影片中,有一个孩子抱着极大热情做的项目没能赶上展示日期完成,在影片结尾,这个孩子总结了教训,主动在假期把这个复杂的项目重新做了一遍,最终成功完成了它。这个时候,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观众,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。这才是育人,不光是学术和知识的堆叠,更是品行和意志的磨练。

最后,对于大多数家长担心的教育结果问题,High Tech High给出的数据是,这些通过非传统路径教育成长的孩子们,一样可以经受传统考试的考验,他们中98%的毕业生都考入了大学。然而,这些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所收获的能力,却远超过一场考试能衡量的全部。

在思考21世纪的公民素养时,我们是时候好好审视一下脚下的路通往哪里。在急速变化的世界中,今天的知识明天可能就过时了,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学习什么?创新教育是一条充满挑战的路,走在上面的人需要勇气和决心。当我们很确定关于未来的不确定时,回归自身与内在的学习,可能就是那条极有可能成功的路。


Most Likely to Succeed 点映沙龙


8月31日,菁kids将携手PhilipBossert博士点映此片,并与前来观影的读者父母一起探讨与分享有关创新教育的种种!


时间

2017年8月31日,星期四

上午09:00 至 12:00

地点

北京耀中国际学校礼堂

(北京市朝阳区后八里庄5号红领巾公园)


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席位


前往今日第二条推送可查看更多点映信息


 




《菁kids》北京 8月刊“让孩子爱上运动” 已出版

扫码下方二维码,可订阅杂志

*旅行

巴塔哥尼亚|18岁,行走世界文明的尽头

牛妈”自制夏令营旅行|露营,紧贴大地感受西半球

菁*教育

神奇学科| 星星,你来自哪里-天文学

国际课程| IB课程到底难在哪里?

菁*新刊

花样滑冰,能帮留学的孩子顺利进入主流圈子

击剑 |格斗中的“芭蕾”

*话题

芮娅专栏孩子,平凡就好,只要有才情

水纹路专栏|酷爱脑力劳动的女儿,体育怎么办?

菁kidswww.jingkids.com国际教育|家庭生活|社区活动


更多菁彩内容

请点击阅读原文

或访问 jingkids.com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